2010年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1-04-20 10:55 浏览量:

2010年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福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福州调查队

2010328

 

2010年,在福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来闽考察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的决策部署,加速度、强投入、调结构、鼓干劲、上水平,综合实力明显提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全面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据统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68.21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为282.51亿元、1366.43亿元和1419.27亿元,分别增长4.0%19.2%11.0%;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402.51亿元,增长23.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7.82亿元,增长26.9%,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62.42亿元,增长28.0%;全部工业总产值达4853.44亿元,增长2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4.28亿元,增长21.3%

 

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值突破380亿元,有效带动农户93万户。农田水利建设扎实推进,实施标准农田改造1500亩、土地整理开发复垦3.41万亩、标准化养殖池塘改造7991亩,除险加固水库14座、海堤11.95公里。

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0.01亿元,增长4.1%;其中农业产值129.89亿元,增长2.7%;林业产值13.31亿元,增长9.0%;牧业产值61.10亿元,增长3.4%;渔业产值258.19亿元,增长4.7%。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73.99万亩,比上年减少4.06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60.69万吨,下降2.0%。优势特色经济作物的生产规模扩大,全市食用菌产量10.67万吨,增长8.5%;茶叶产量1.66万吨,增长6.7%;肉、蛋、奶总产量39.57万吨,增长2.9%;蔬菜瓜果产量288.68万吨,增长4.4%;水果产量34.90万吨,增长3.1%。渔业生产重点发展水产品深加工和优高养殖,全市水产品产量177.10万吨,增长4.7%

全市完成人工造林总面积16793公顷,增长36%,其中速生丰产林总面积4080公顷,沿海防护林总面积1960公顷。全年商品材产量22万立方米,增长69%,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4.9%

加强榕台农业合作,继续引进台湾农业优良品种、技术,累计批准台资农业项目400多项,总投资超过6亿美元。一大批台湾名优水果、蔬菜、食用菌、花卉、茶叶、水产、畜禽等良种先后在榕落户。

工业、科技

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扶持英冠达电子、力恒锦纶、德盛镍业等180项工业新增长点项目。戴姆勒汽车、中铝瑞闽、捷星显示等30项重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锦源纺织、悦得软包装等25项重点工业项目动工建设。加快城区工业整合提升步伐,东南电化、耀隆化工、青岛啤酒等12家企业实施搬迁改造。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高达223.94%,比上年提高25.6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528.56亿元,增长22.6%,实现利润总额323.64亿元,增长65.2%;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为96.9%,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主导产业增长明显。电子信息、交通运输、纺织化纤、冶金等主导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德胜镍业、东南汽车、星网锐捷等15家列入高增长培育计划企业发展强劲,全年增长50%以上;捷联电子、华冠光电等21家企业列入省培育百亿元大企业、大集团,全年工业总产值超过1100亿元,增长30%以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22.83亿元,在各行业中位居首位,增长25.3%,超出全市平均2.7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贡献率达18.3%,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4.1个百分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在东南汽车的带动下完成工业总产值353.87亿元,增长52.9%,增幅位居行业第一;纺织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79.24亿元,增长19.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33.69亿元,增长27.6%。福州市已成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和全球最大显示器生产基地。分行业看,电子信息制造业总量在各行业中位居首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幅位居行业第一。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市已有2家国家级、48家省级、75家市级工业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星网锐捷、新大陆被评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福晶科技、福耀玻璃、福建邮科通讯被评为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全市共实施星火计划59项,其中国家级3项,火炬计划65项,其中国家级13项;全市共有57项科技成果获得市科技进步奖。据初步统计,专利申请量达6134件,专利授权量达4215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市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50家,上市企业有25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福州软件园拥有软件及电子信息等各类企业442家,国家863软件专业孵化器入驻企业71家。市高新区拥有各类企业207家,其中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81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58.80亿元,增长11.8%,利税31亿元,增长6.9%;出口创汇11.97亿美元,增长5.0%。

质量技术监督得到加强。全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共抽查3452家企业产(商)品,4180批次,合格率为95.2%,其中生产领域抽检1862家企业产品,1903批次,合格率为93.0%;流通领域抽检1590家企业商品2277批次,合格率为97.0%。共有101项产品获得“福建名牌产品”称号。全市共有13家企业21项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法定计量技术机构8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4.18万台件,增长18.9%

固定资产投资 

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加快。火车南站建成投入运行,相继开通了温福、福厦高速铁路,加快推进向莆铁路、合福铁路福州段以及江阴港、可门港、罗源湾北岸铁路支线等铁路项目;机场高速二期、渔平高速已经通车,动工建设京台线建闽高速公路福州段等5个高速公路项目,完成3条国道路面改造。魁岐大桥、螺洲大桥、三环路、福永高速和福泉高速改扩建项目正加快建设;平潭海峡大桥、鼓山大桥、贵新隧道顺利通车,地铁1号线已全线动迁,地铁2号线前期工作扎实推进。福清核电站建设全面提速,华能电厂三期建成投产,牛头尾一期、三山泽岐等风电项目基本建成。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928.6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0.2%

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17.44亿元,增长40.7%,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231.69亿元,增长44.5%。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额670.69亿元,增长85.4%。商品住宅完成投资384.28亿元,增长52.4%;商品房销售额502.86亿元,增长9.9%;商品房销售面积597.83万平方米,下降13.4%

加快推进城市沿江向海发展,着力构建“大福州”城市空间结构,做好城市山体保护、内河景观整治和园林绿地系统等工作。市区面积1786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220.22平方公里。城市道路总长度1101.3公里,道路面积2326.7万平方米,新增道路面积220万平方米,新建扩建道路48条。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市民出行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拥有公交车营运线路161条,公交营运车3498标台;各类出租车5809辆。城市供电、供水、供气能力进一步增强,供水工程管网水质综合合格率超过99%。市区共有自来水厂8座,日综合生产能力148.5万吨,全年供水总量3.90亿吨,其中生活用水2.06亿吨;液化气供气总量7.52万吨,其中家庭用气3.07万吨,城市气化率98.9 %;天然气供气总量7412.5万立方米,其中家庭用气3017万立方米。全社会用电量达264.26亿千瓦时,增长15.5%,其中居民用电达59.01亿千瓦时,增长15.1%;工业用电达157.32亿千瓦时,增长17.4%;农村用电达3.13亿千瓦时,增长2.0%

城乡建设

努力打造宜居城市,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坚持高标准建设,新改扩建福飞路等23条城区快速路、主次干道及25条支路街巷;动工建设淮安大桥、琅岐闽江大桥,加快建设林浦大桥和螺洲大桥,鼓山大桥建成通车;新辟公交线路27条,新增公交车807标台,新投放出租车1222辆,新增停车泊位1231个;实施白马河、晋安河(光明港)、磨洋河等主要内河综合整治,白马河步行道全线基本贯通;琴亭湖建成开园;连坂、长安等7座污水处理厂和红庙岭垃圾填埋场扩容工程、福清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等项目建成或基本建成,实现每个县()至少建成一座污水处理厂的目标要求。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增加环卫设施的投入,实施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制,改造800幢建筑立面景观,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主干道架空缆线下地。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畜禽养殖污染、石板材行业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等专项治理成效明显,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4%,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98.9%。

积极推进荆溪、青口、龙田等3个省级试点小城镇和10个市级示范性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58.5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15公里,全市建制村通客车率达92%。解决农村21.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3000口,新建改建农村卫生户厕287万户。新建或改造农家书屋71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7个、乡镇卫生院14所、示范性村卫生室17所。建成省级乡镇农民体育健身活动中心9个。基本完成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和农村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

贸易、旅游

城乡消费市场繁荣活跃,“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覆盖乡镇率达98.7%。现代物流业加速发展,国家3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12家,一批物流配送中心加快建设。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一系列常设性的展会连年不断,带动了广告、住宿、餐饮、旅游、通讯、购物、交通、娱乐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

消费能力不断加强。全市建设和改造“农家店”320家,增长53.1%。继续实施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政策,家电以旧换新产品54.44万台,销售额20.15亿元。拥有大中型专业批发市场55个,总面积250万平方米,连锁经营企业58家,网点2123个,配送中心7个。拥有生猪直控基地28个,年出栏量55万头;禽蛋基地10个;蔬菜基地面积8000公顷,蔬菜基地产量90万吨。共有5家企业31类产品获得绿色食品使用权,42家副食品生产企业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市场购销两旺,消费持续升温。居民消费进入转型升级阶段,消费热点进一步拓宽。在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商品零售额中,家具类增长69.6%,金银珠宝类增长51.6%,汽车类零售额增长37.7%

会展业稳步发展。全年共举办各类会展活动142场,其中全国性会展12场。成功举办了第十二届“海交会”、第七届“商交会”以及首届“版博会”等,设展规模、参展单位以及洽谈客商、参观市民均创历届之最。“海交会”期间,全市共签约外资项目183项,利用外资26.73亿美元,签约成果实现历史性突破;其中,签约台资项目56项,利用台资10.88亿美元,比上届增长3.4倍。

对外经济持续发展,外贸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新批千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50项,合同金额9.6亿美元。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达186项,增长29.2%,合同金额达16.73亿美元,增长36.1%,实现实际利用外资(按验资口径)11.85亿美元,增长14.8%。实现进出口总值246亿美元,增长37.8%,其中进口总值82.85亿美元,增长41.9%;出口总值163.14亿美元,增长35.8%。从出口主体看,外资企业出口81.31亿美元,内资企业出口81.83亿美元,分别增长21.2%54.3%。从出口产品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9.75亿美元,机电产品出口81.23亿美元,分别增长13.6%29.1%。从出口地区看,产品主要出口美国、欧盟、东盟、日本、荷兰和香港等地。另外,对台贸易额20.23亿美元,新批台资项目57项,分别增长34.4%111.1%

对台贸易活动频繁。赴台开展经贸文化交流取得圆满成功,对接洽谈项目99项,总投资63.99亿美元。榕台海上直航、空中直航不断拓展,新开通5条空中客运直航航线以及空中货运直航航线。榕台交流合作全面推进,成功举办第十二届“5·18”海交会以及海峡版权(创意)产业精品博览会等对台交流活动。

继续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在注重招商引资的同时,坚持内外协调,加强技术交流合作。全市新签对外劳务合作合同金额达5553.14万美元,增长312.5%;完成营业额1763.11万美元,下降35.0%;年末在外人员达3055人,下降2.2%

旅游市场不断拓展。以文化旅游为重点,培育文化旅游品牌,充分挖掘多元化旅游资源,加快全市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琅岐、三江口等旅游综合体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连江贵安温泉旅游度假区、北区水厂源脉温泉休闲园、闽侯光明谷温泉旅游度假区等一批高端旅游项目建设步伐加快,船政文化、天生农庄等景区跻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福州被命名为“中国温泉之都”,形成了温泉游、闽江游、文化游等三大品牌,全市接待国内旅游游客2275.11万人次,增长17.4%;境外旅游者69.86万人次,增长11.0%。全市共有星级宾馆饭店73,客房共计11047间。

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能力有所增强,全市各种运输能力进一步提升。货物运量中,铁路货物发送量336.5万吨,增长3%;公路货物发送量8394.19万吨,增长10.0%;水路货物发送量6171.99万吨,增长2.4%;民航货邮吞吐量7.94万吨,增长23.1%,其中货邮出港量4.73万吨,增长29.6%。旅客运量中,铁路发送量1314万人次,增长94%;公路旅客发送量16898.6万人次,增长0.9%;水路旅客发送量55.65万人次,增长12.8%;民航旅客吞吐量647.68万人次,增长18.8%,其中旅客出港量331.91万人次,增长21.9%。现有国内航线(含港澳)62条,国际航线5条;新开辟福州—长沙—昆明、福州—南京—青岛、三亚—福州—徐州、北京—福州—连城、福州—东京、福州—台中、福州—高雄、福州—台北桃园等多条航线。两岸交流更加频繁,“三通”直航取得新进展,榕台空中双向直航已有6条航线、每月129个航班,同时开通了福州—台北货运航班;对台直航集装箱吞吐量达31.51万标箱,“两马交流”客运直航1342航次,旅客吞吐量5.85万人次。全市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7124.8万吨,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2719.8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47.05万标箱,旅客吞吐量5.85万人次。公路总里程10237.2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99.87公里。

邮电业务平稳增长。完成邮电业务收入87.60亿元,增长6.8%,其中邮政业务收入5.07亿元,电信业务收入26.9亿元,移动业务收入46.63亿元,联通业务收入9亿元,分别增长10.5%、3.2%、8.3%和12.5%。程控交换机总容量349万门,电话用户201.9万户;共有IC卡公用电话1.52万部。移动电话用户达746.73万户,增长20.6%,其中中国电信99.4万户,中国移动534.33万户,中国联通113万户。网络信息技术普及,覆盖面广。全市因特网用户105万户,增长42.3%,宽带网用户86.6万户,增长25.0%

金融、证券和保险

金融机构存款平稳增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含外资本外币)6100.92亿元,增长24.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含外资本外币)5231.41亿元,增长23.2%。在各项贷款中,短期贷款增速小于中长期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增势明显。中长期贷款3242.41亿元,增长27.7%;中长期贷款个人消费贷款958.73亿元,增长27.3%,其中个人住房贷款814.61亿元,增长22.0%;短期贷款1683.15亿元,增长22.0%。银行现金收入6286.64亿元,增长5.3%,其中商品销售收入263.40亿元,增长10.8%。共有3家外资金融机构在福州设立分行。

证券市场稳健,期货市场红火。全市共有上市公司26家,总市值3358.68亿元、证券公司2家、证券营业部72家,股民资金开户总数139.05万户,增长10.5%,其中新开户数13.16万户。全年股票、基金交易额19709.81亿元,增长3.6%;共有期货营业部23个,期货交易额28550.28亿元,增长167.8%

保险业发展迅速,业务量明显增加。全市保险业务保费收入119.53亿元,增长30.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3.13亿元,增长43.3%,人身险保费收入86.41亿元,增长26.7%。人身险保费收入中人寿保险收入75.79亿元,健康保险收入8.40亿元,意外保险收入2.22亿元,分别增长28.9%9.6%28.1%。保费业务赔款及给付支出25.85亿元,增长1.7%,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14.29亿元,增长10.2%,人身险赔付支出11.55亿元,下降7.3%。人身险赔付支出中人寿保险支出6.53亿元,下降21.1%,健康保险支出4.32亿元,意外保险支出0.71亿元,分别增长18.3%31.1%。全市共有各类保险公司营业网点365个,外资保险机构在福州设立7家分支机构和2个代表处。

教育、文化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完成100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56.1万平方米,动工建设三江口高级中学、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成立闽江学院商学院,开办社区大学,在全省率先出台《学前教育管理办法》,马尾区在全省率先实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农民工子女入学、数字青少年宫建设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全市拥有高等学校31所,在校大学生28.17万人,研究生1.54万人;高职高专院校19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69所,在校生13.76万人;高中116所,在校生12.31万人;初中314所,在校生23.53万人;小学1270所,在校生44.60万人。共有市级示范园30所;小学英语开科率99.8%,小学信息技术开科率94.3%;省级达标中学61所,其中一级达标中学14所,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8.2%。拥有民办小学27,民办普通中学45, 民办职业中学17所,民办高等学校14所,民办高校在校生6.52万人。

文化建设步伐加快。注重发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势,大力实施文化强市策略,集中力量打造三坊七巷、昙石山、寿山石、船政等文化品牌,不断增强闽都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修复后的“三坊七巷”以最高票入选首批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顺利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加强文艺精品创作,专题纪录片《天趣人意—福州脱胎漆艺》获中国第二十五届电视金鹰好作品奖;福州伬艺《水榭欢歌》荣获第十五届全国群星奖大赛曲艺类“群星奖”;舞蹈《冰心·繁星》荣获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大赛铜奖;校园剧《青春起跑线》在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上以位列非专业组榜首的成绩,获得“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优秀剧目奖。全市拥有文化馆13个,艺术表演团体19个,艺术表演团体演出4423场次。全市拥有广播电台2座,广播节目18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1%;电视台2座,电视节目16套,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6%。拥有有线电视用户163.91万户,增长18.8%,有线电视入户率83.1%,增长24.1%;行政村广播电视联网率85.4%;数字电视用户45.28万户,数字电视入户率23.0%,分别增长260.8%276.9%。全年出版图书2900种、8100万册;报纸27种、52000万份;各类杂志132种、3300万册;录音制品出版种数65种,录音制品出版数75万(盒)张;录像制品出版种数500种,录像制品出版数2000万(盒)张;电子出版种数40种,电子出版物出版数22万张。共有群艺馆2个;博物馆、纪念馆19个,收藏文物21万件;公共图书馆15个,总藏书559.06万册。

卫生、体育

公共卫生能力建设继续发展。动工建设肺科医院病房大楼等3个市级医院项目,新增床位1300张;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重大疾病住院补充补偿等制度全面实施,补偿受益面不断扩大;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任务;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在市、县两级全面建立。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5.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373.9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7.7%。卫生机构1919家,其中医院85家;卫生机构床位2.50万张,其中医院床位1.98万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5505人,其中医生14275人。市区拥有社区卫生服务站136个,卫生技术人员973人;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6个,卫生技术人员1217人。全市共有村卫生所2363家,卫生技术人员4104人。

体育比赛成绩喜人,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全市运动健儿在第十四届省运会上取得奖牌总数624枚、总分7094分的历史最好成绩,蝉联省运会所设三个项目第一,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在国内、国际上,同样取得好成绩,其中全国田径冠军赛获冠军、全国青年跆拳道锦标赛团体荣获冠军及3个个人冠军、全国高水平后备人才举重锦标赛获青年组男女冠军、市体校女篮队获全国少年U15锦标赛第一名。在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上,全市运动健儿取得6枚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的好成绩。在国际蹦床比赛中获得1枚金牌,首届青奥会获得1枚金牌、1枚银牌。成功举办了2010年福州国际铁人三项洲际杯暨全国铁人三项冠军杯系列、第五届全国特奥会、第二届海峡论坛体育交流大会暨福州百队千人海峡门球赛、第四届海峡两岸十万人登山活动等赛事,还举办了冬泳、老年人万人健步行、半程马拉松比赛等健身运动。全市拥有体育场馆431个,全民健身路径427条,全年共举行县以上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105项。

人口、人民生活

全市户籍总人口645.90万人,其中市区户籍总人口188.59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4806元,增长13.4%。据抽样调查推算,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23元,实际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8543元,实际增长8.2%。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2%

办好惠民实事,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城镇新增就业15.3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实行市级统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扎实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在鼓楼、台江、仓山、晋安等四城区和福清市全面推行。实施565万平方米危旧房(棚屋区)改造,超额完成省下达的2.54万套社会保障房开工建设任务。完成“造福工程”搬迁5000人,帮扶农村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1.02万人。建设、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服务站110个,新建“福乐家园”10所、农村敬老院9所。积极防抗台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严打整治行动,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4.97%。

着力改善民生,为民办实事项目基本完成,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医疗保障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有序推进,为群众健康构筑安全公共卫生防线。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含机关保、含离退休)129.06万人,领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的离退休人员27.37万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基本养老金,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延伸拓展。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82.44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12万人。全市医疗保险参保单位2.48万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含离退休)103.23 万人;生育保险参保单位3.24万个,生育保险参保人数76.3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90.97万人。

城镇失业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再就业工作打开新局面。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4%,“4050”人员再就业人数4132人,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就业58957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036人。全市经工商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12.94万户,增长12.2%,从业人员25.88万人,增长12.4%,城镇个体私营从业人员65.35万人,增长30%;私营企业5.73万户,增长12.7%,从业人员56.59万人,增长11.8%

园林绿化、环境保护

园林绿化建设取得历史性进展。重点对道路、街旁绿地进行绿化、美化,大幅增加城市绿地,实施花化、彩化、香化,完成城区80多处立体绿化,城区新增绿地面积710万平方米,提高城市整体景观。全市拥有公园51座,总面积2288公顷,其中新增公园面积73公顷;建成区绿地面积8122公顷,绿地率36.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15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8869公顷,绿化覆盖率40.3%;城区道路绿化普及率100%。20105月,我市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

环境保护得到改善,节能减排取得成效。陶瓷企业改燃气降耗减排、电力企业烟气脱硫改造、绿色照明等重点节能减排工程扎实推进,完成省里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噪声均优于国家规定标准。重点流域水环境得到整治,闽江下游河道采砂活动得到清理。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4287万吨,下降18.6%,工业废水处理排放达标率9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4.4%。城区环境噪声为56.5分贝,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8.9%,城区污水处理率90.1%,全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2%;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4%。共有国家级自然生态示范区1个,自然保护区36个,面积(不含海域)1310.84平方公里。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统计快报数;

2、福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农业、工业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本公报未涉及人口相关数据,人口数据待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正式公布

来源:福州市统计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